
在网上看到一个妈妈的吐槽大意是:配资股中心官网
自己上辈子不知道造了什么孽?生了女儿这么一个“讨债鬼”,19岁了,每天不出门,也不上学,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,家里做的饭跟有毒似得,只吃外卖,水果就要吃榴莲等贵的,打游戏还嫌电脑卡,让买电脑,自己拒绝后就被她微信拉黑了,最后,这位妈妈只能无奈的说,爱咋样就咋样吧。
国学大师曾仕强在其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中多次提及:“子女有两种,一种是来报恩的,一种是来报仇的。”
类似上面这个女孩,就是曾仕强先生所说的来“报仇”的孩子。
为人父母,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“报恩娃”,而非“报仇娃”,可如何区分报恩、报仇娃呢?
通常来说,报恩娃身上都有以下三种特征,很好分辨:
第一,身体好,生病少展开剩余81%妹妹家的俩小双胞胎儿子,老二出生的时候,就比老大轻很多,出生就在保温箱住了一个月,出院后无论是身体发育的进度,还是感冒发烧的次数,都不如哥哥。
为此,妹妹一家没少操心,无论是物质消费上还是精力上,花的心思都比哥哥多很多。
比如,他2岁的时候,就曾因为发烧住过一次院,当时医生说有感染脑部的可能,让孩子做“脊椎穿刺”。
当时妹妹一家人别提有多难过了,妹妹妹夫两口子甚至抱头痛哭,生怕自己一个闪失,给孩子带来不可逆的损伤。
人永远都是生病后,才知道健康是最重要的,就像嗓子不疼的时候,从来意识不到说话是件奢侈的事,膝盖没事的时候,爬楼梯是件幸福的事……
所以,对父母来说,孩子只要身体素质好,不经常生病,就命中了报恩娃的一个准特征。
第二,眼里不只有自己孔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;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”
意思是“替父母干活,把好吃的给父母,做了再多好事,只要脸色不耐烦、语气冲,都称不上“孝顺”,真正的孝顺,是长期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。
所以判断一个孩子是不是“报恩娃”,不是看他会不会把好吃的分享给你?嘴巴甜不甜?而是看他对父母有没有基本的尊重和耐心。
报恩娃最大的特征,是能通过细微的观察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,比如他不会在父母身体不舒服的时候,还吵着给父母要这要那,让父母陪自己玩。
而是会主动把电视音量调低,甚至会主动给你倒杯热水,问问你哪里不舒服?
而“报仇型”孩子最大的特征,则往往眼里只有自己。
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首位,甚至将父母视为自己的“奴仆”,从不顾及他们的感受,若被拒绝就会表现出极端的反应,就像上面那位妈妈的女儿,让妈妈买电脑被拒绝后,就直接微信拉黑妈妈。
第三,有担当,独立自主现在很多网友都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,甚至以此为借口与原生家庭割离。
试想一下,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妈妈残疾,爸爸有精神疾病,自己还疾病缠身的家庭,是不是会抱怨老天不公,然后彻底摆烂?
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庞众望,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,但他提及自己的家境和父母时,却从未有一句怨言。
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,他年仅5岁就已学会做饭,每天步行几公里上下学,放学后还要先照顾妈妈,做家务,才能写作业,课余时间还要抽时间捡废品补贴家用。
即使如此,他还仍以744分的成绩考入清华,上大学被众人熟知后,他几乎谢绝了所有的社会资助,博士阶段主攻国家急需的光网络信息感知,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。
庞众望在日记里写道:既然苦难选择了你,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,把笑容交给阳光。
面对困境不抱怨、有担当、独立自主、知感恩,类似庞众望这样的孩子,就算没有他这个成就,也是典型的报恩娃。
如何把孩子养成“报恩娃”?虽然曾仕强曾把孩子分为报恩与报仇两类,但他也承认父母的后天教养,能改变子女原有的倾向。
所以,除了少部分天生的报恩娃,大部分报恩娃是父母正确养育方式的回馈。
如果你的孩子还小,如果你也想让他成为报恩娃,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:
第一,以身作则,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长辈、关爱他人,用自己的言行传递善良、感恩与责任。
第二,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。从孩子小时候开始,就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并力所能及的参与家务,逐渐学会承担责任。
第三,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陪伴。用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,让他们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成长,感受到被爱和被重视,这样孩子才会懂得如何去爱他人。
最后,当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或表达出感恩之心时,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,强化他们的正面行为。
【今日话题】你家孩子多大了?你感觉他是报恩娃,还是报仇娃?
你认为孩子之所以变成这样?原因是什么?
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,供其他家长参考学习!
文章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配资股中心官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发布于:山东省鼎坤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