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当我们翻开历史课本,朝代歌中那悠扬的“唐宋元明清”旋律仿佛已经深深植入了我们的记忆中。可若细细推敲,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同为强大的北方王朝配资平台官网配资,同样由少数民族所建立,为什么金朝并未像元朝或清朝那样被纳入这个经典的历史序列中呢?要解答这个谜团,我们得追溯到七百年前,发生在大都的一场关于史书编纂的争论。
那是1343年,大都的中书右丞相脱脱正坐在案前,面前堆满了三摞史书,眉头紧锁。他正为元顺帝的命令而烦恼——元帝要求他主持编纂辽、金、宋三朝的历史,但最棘手的问题却出现在“谁才算正统”这一问题上。朝堂上分成了两派意见。一方是蒙古贵族,主张“辽金为正统”,理由十分简单明了:辽金先于宋占据北方,而且契丹和女真都是草原民族,和蒙古人有着血脉的渊源。另一方则是汉族士大夫,他们引用了朱熹的《通鉴纲目》,坚持“华夏正统在宋”,因为宋朝承继了隋唐的法统,文化上更加先进。
脱脱捻着胡须,陷入沉思。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河南治理黄河时,曾见过一座颇为奇特的庙宇:庙的左侧供奉的是岳飞,而右侧竟然供奉着金兀术。当地老人告诉他,这座庙是金末百姓自发建的,因为在此地发生过岳飞与金兀术的战斗,两边的将领都有当地百姓的支持与敬仰。这个细节使脱脱意识到,单纯以民族划分来界定正统并不合理。
经过深思熟虑,脱脱做出了一个影响后世七百年的决定:三朝并列,各自为正统。在《辽史?序》中,他写道:“三国各与正统,不可偏废也。”表面上看,这种决定似乎有些“和稀泥”,但实际上,隐藏着深刻的政治智慧——既顾及了蒙古贵族的情感,又避免得罪汉族士大夫。更为重要的是,这一决定为元朝的正统性找到了依据:既然辽金宋都是正统,那灭了它们的元朝自然成为“正统终结者”,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新的正统。
展开剩余75%然而,这个决定为后来的学者们带来了一个难题:如果按照“正统相续”的逻辑,宋辽金三朝并立,那么元朝应当如何接续历史?这一问题很快得到了明朝文人的回答——跳过辽金,直接接上宋朝。
1368年,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时,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正统问题。元朝作为异族建立的王朝,统治了中原将近百年,该如何定义它的合法性呢?若否定元朝,那明朝的合法性也会受到质疑,毕竟朱元璋曾是元朝的“吴王”;若承认元朝,那么同为异族的辽金又该如何看待?于是,翰林学士宋濂给了朱元璋一个主意——采用“唐宋—元—明”的序列,并在《元史?序》中写道:“元之有国,天厌金宋之昏乱,授之于世祖皇帝。”这番话至关重要,改写了元朝正统性来源的定义——元朝的正统性不是来自辽金,而是“终结金宋”的乱象。
朱元璋显然有自己的考量:他出身草根,依靠“驱逐胡虏”起家,但又必须证明自己的政权是合法的。把元朝塑造成“替天行道”的角色,既能承认前朝,又能通过贬低金宋来凸显自己政权的正当性,尤其是针对金朝,它的灭亡与南宋并无直接关系,反而是元朝的功劳。
更有意思的是,明朝中期的一场政治事件加剧了这一历史叙事的确立。1402年,朱棣通过“靖难之役”夺回了皇位,迫切需要证明自己是合法的继承者。他决心重修《太祖实录》,特别强调朱元璋“继承宋统”。当时学士胡广写了《圣德颂》,其中提到:“宋祚中微,辽金继起,元主中国,天厌其昏,乃命我太祖皇帝肇造区夏。”这段话巧妙地将辽金视为“插曲”,而元朝则被视作“过渡”,最终定格为明朝才是“天命所归”的正统。
在这种政治需求的推动下,“唐宋元明清”的序列逐渐固定了下来。而金朝呢?它被悄然地塞入了“北族政权”的范畴,和匈奴、鲜卑并列,成了“非正统”的代表。例如,明末学者王夫之在《读通鉴论》中就曾写道:“金虽据中原,然夷狄也,非中国之正统。”
实际上,金朝自身曾努力争取过正统地位。1153年,金世宗完颜雍迁都中都(今北京)后,第一件事就是模仿唐宋制度,建立太庙、祭祀孔子,并翻译儒家经典,还亲自参加科举考试。当时,有位文人党怀英写了《正统论》,宣称金朝“奄有中原,当承唐宋正统”。然而,金朝始终未能完成统一,从1127年灭北宋到1234年被蒙古灭掉,金朝虽然在中原统治了107年,却始终与南宋对峙,这种“南北朝”局面显然削弱了其正统性。相比之下,元朝和清朝的统一,给了它们更强的正统底气。
有个有趣的对比:1141年,宋金签订了“绍兴和议”,双方划定了疆界。南宋使臣洪皓路过开封时,看到北宋皇宫遗址上长满了野草,忍不住感伤。而金朝官员指着废墟对他说:“此非宋之旧都乎?我主居之,即为正统。” 洪皓反驳道:“天下者,中国之天下,非胡虏之天下也。”这段对话,正体现了双方对正统的争夺。
更重要的是,金朝在文化上的认同也充满了矛盾。一方面,它积极汉化,重用汉人官员,甚至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(如完颜改为王);另一方面,它又保留了大量女真旧俗,如猛安谋克制度。这种“半汉化”的状态使后世很难为金朝确定正统地位。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就曾说:“金以夷变夏,元以夏变夷,清则以夷统夏。”
今天,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,或许应该跳出“正统”的框架,看到金朝在中国历史中的独特价值。金朝既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,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一环。如同北京牛街的清真寺,始建于辽代,金朝扩建,元朝重修,明清再三修缮,它见证了不同王朝的兴衰与各民族的融合。或许,这才是中国历史最真实的面貌——不是单线的演进,而是无数支流交汇成的江海,每个王朝都不可或缺地在其中激荡起浪花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坤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